“荒岛”去荒记(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纪实)( 二 )

刚到黄岛的时候是1989年。黄岛在荒僻落后中盼望了10年,我的青春也在工作拼搏中燃烧了10年。10年之后,随着国家投资和外资源源不断地涌入,黄岛开发区的主干大路像经纬线一样交织起来,高楼大厦平地而起,有时两、三个月不出去走走,就发现又崛起了一片崭新的楼房。同时,随着工业、文化、旅游、餐饮等产业发展日新月异,高中端人才、外来经商和务工人员像从五湖四海汇聚过来的活水一样注入黄岛。

一晃又是10年。记得那年初春,一位白发皓首的老人从台湾回来探亲。他颤颤微微地站在曾经是破落渔村的现代化小区里,眯着双眼看着一栋栋崭新的楼房,难以置信地问:“这是哪里呀?我的家呢?这是我的家吗?”他的妹妹从楼房里呼唤着“哥哥”迎出来,哥哥涕泪横流。老人在妹妹家的新楼里住下来,楼房里有暖气,可以像在台湾一样天天洗澡。他再也没有回台湾。

虽然如此,黄岛最大的问题——“青黄”不接,依然无法破解。轮渡公司在码头开通了快艇,但逢着大风大雾依然无法通船。到了2006年,那是个最令黄岛人欢欣鼓舞的年份,国家大力筹划和投资的胶州湾隧道和胶州湾跨海大桥几乎同时正式开工投入建设。从那年起,黄岛人就每天关注着这两项大工程——南隧北桥的建设情况和进程。原以为如此大的施工难度,没有个十年八年是不成的。没想到仅仅用了不到5年时间,两项工程几乎同时胜利竣工并开始正式运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