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去荒记(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纪实)( 三 )

2011年6月30日,对于黄岛来说,是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那一天,胶州湾隧道如蛟龙一样从海底钻了过来,胶州湾跨海大桥像长虹一般从大海那边飞跨过来。记得那天一大早起床,早饭都没顾得好好吃,我就乘公交到山里隧道口,等待隧道开通剪彩。到那里一看,已经有许许多多的黄岛人,早早在隧道口两边排出又宽又长的队伍。他们笑逐颜开,翘首期盼,俨然共庆一个盛大的节日。

队伍里有许多头上戴着红绿方巾的妇女和面色黝黑的男人,他们是山里的渔民,祖祖辈辈居住在黄岛最东南部的海角,隔着海水与青岛市相望。无论目光有多长,就是够不到对岸的高楼大厦。现在,隧道一开通,他们能够快捷地穿过大海,到达青岛市区。有人开玩笑说,山里人坐隧道车到市里买个菜,一个来回,一锅水刚好烧开。

蛟龙过海,长虹飞渡,像两条无与伦比的珠链,把青岛和黄岛紧紧连在一起,破解了“青黄不接”的问题。

刚来黄岛的时候,偌大的、平明如镜的金沙滩上,除了几个撒网打渔的渔民,没有什么闲散游人。几片掉了漆的小渔船在水边抛锚,一派古朴沉寂的景象。如今,金沙滩早已名冠“亚洲第一滩”,各色楼亭殿阁错落有致,著名的青岛啤酒节迁址至此,凤凰岛大剧院金凤飞落,一年四季游人如梭。尤其到了盛夏,四方游人翩然而来,纷纷投入金沙滩怀抱,那片宽广的大海,就像过年下饺子一般沸腾起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