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乱象,e签宝担当“摆渡人”( 四 )

2、解决用权的供需对接问题。知识产权的保护俨然不是“锁在柜子里”,用权是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关键环节。比如2017年国内著作权登记数量超过274万件,同比增长高达36%,可如何促进知识产权的交易,仍然是未解的难题。

3、解决维权的效率性问题。维权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一环,却有着最为棘手的问题:一是侵权界定难度大,往往需要逐级查阅授权说明才能界定;二是权利溯源的难度大,知识产权涉及的领域太多,围绕单一产品的产权归属颇为复杂。

传统的应对之策是开发信息加密技术、水印加载技术、CA认证技术等,结果似乎不尽如人意。但在硬币的另一面,2014年崛起的电子签名,2016年走红的人工智能,以及2018年逐渐落地的区块链。

电子签名的可信时间戳具有不可更改性和不可后补性,只需要拿出知识产权的电子原文,与对应的电子签名文件进行验证,即可证明对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区块链让全球用户可以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知识产权交易,满足了需求方和权利人之间的点对点交易;同时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有可能在确权、用权、维权的过程中找到最优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