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乱象,e签宝担当“摆渡人”( 五 )

知识产权保护的老问题有了新答案。

e签宝要做“摆渡人”

较为现实的问题是,电子签名、区块链、人工智能的组合拳尚处于发展中,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市场教育和技术攻坚,比如建立版权确权信息与版权内容分离存储和管理的网络体系、推动知识产权的数字化等等。

知识产权保护乱象,e签宝担当“摆渡人”

不过,在4月24日举行的“企业知识产权风险与防范主题论坛”上,e签宝首席法务官林子英在演讲中提出了基于时间戳+区块链的知识产权保护新方案。面对待解的知识产权保护乱象,市场上终于出现了“摆渡人”。

诞生于2002年12月的e签宝,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长跑型选手,经历了2003年兴起的CA认证系统,2006年后的电商崛起,又赶上了2014年移动化和SaaS,本身就是电子签名在中国市场从孕育到爆发的活历史。

就技术上而言,电子签名的底层以密码学为基础,目前主要采用PKI技术,并有着向标识秘钥演进的趋势。在解决知识产权保护的理想方案中,电子签名可以说是距离最近的玩家,有着市场先发优势的e签宝,也早早铆钉了三个赛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