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Tech:“鲶鱼”还是“鲨鱼”( 三 )

Big Tech为什么做金融

总体上看,BigTech进入金融行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心”到“有意”的过程。

最早涉足金融行业的BigTech,其目标其实并不是为了从金融行业获益,而是利用金融工具来为其原有的业务服务,以完成其本身业务的闭环。以支付宝为例,当这款产品于2003年作为淘宝的一款内置程序被推出时,恐怕连马云也不敢想象,若干年后,它会发展成为一款国民级的金融应用。当时,支付宝承载的使命很简单,就是要为交易过程提供安全、便捷的支付方式,解决交易过程中的信任问题。随着淘宝的迅速成长,支付宝的交易额也迅速增大,其内部沉淀的资金也急速膨胀。然而,由于当时的阿里巴巴还没有进军金融行业的构思,并没有花费心思将这些变现,因此这些巨大的支付流量和巨额的沉淀资本也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2013年,蚂蚁金服成立,并推出余额宝等产品之后,阿里巴巴才开始比较认真地面对金融业务。

与早期的实践项目相比,现在的BigTech们则具有更强的目的性。它们积极经营金融业务,更多地是想利用在本身业务上的优势获取在金融市场上的地位。尽管这些企业通常没有从事金融业务的经验,但与传统的金融企业相比,它们却有很多其他优势——有技术、有客户积累、有良好的应用场景,只要把这些优势用好,在金融行业取得优势其实并没有那么困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