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汽车发展的三座“大山”:技术、成本、配套( 四 )

赵吉诗指出,以百公里来衡量,现在氢燃料汽车的能源成本比燃油车还要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曾向媒体表示,国内车用燃料电池电堆的体积比功率均在每立升2千瓦以下,国际已大于3千瓦,国内使用同样体积的材料,只能提供三分之二的功率,因此电堆成本远高于国际水平。再加上关键材料与部件的进口导致车用燃料电池系统很贵,整车造价高。氢气供给产业链的缺乏导致加氢站的氢价高,有的达到每公斤60元至70元。以上因素使得目前氢燃料电池车的运行费用比燃油车、纯电动汽车都高。

衣宝廉建议,尽快建立车用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部件的产业链和供氢的产业链,降低燃料电池车成本和运行成本。

国内纯电动汽车起步较早,目前已具有一定规模,但其配套充电设施建设并没有跟上车辆增长的脚步。其实,电动车发展的相关经验未来也可供氢能产业发展借鉴。

干勇认为:“我们一开始忽略了充电桩的配套,到现在配套也不完善,在北京,充电桩一会儿收费1.2元一度,一会儿1.6元一度,管理还没有统一。”其认为,在氢能源领域,能源管理体系和运行体系非常重要,对于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抓在前面。而加氢产业布局,是对氢能源应用的最大限制环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