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商业帝国:路人负责撑场面 死忠扛起kpi( 六 )

愿意为电影花钱的那部分人,当电影热度退散后,不一定会持续为漫威消费,反而是从一开始就培育起来的粉丝,会成为漫威收入的中流砥柱。

2007年,在圣地亚哥漫展(SDCC)上播出了《钢铁侠1》的前导预告,当时的H展厅群声沸腾,是那一届SDCC所有展厅中呼声最大的一场。

漫威以此为开端,为漫画中的一些B级角色打造个人电影,并由此吸引了一大波角色粉。

“我08年就看了《钢铁侠》,当时还没有很喜欢这个角色,只是觉得电影挺好看的,”粉丝大东表示,但当漫威开始有意识地打造系列化时,大东就开始持续为电影买单,“一直看下来就非常喜欢了,《钢铁侠2》时就开始购买小型的衍生产品”。

同是钢铁侠入坑的药老师,表示自己购买衍生产品的大头还是在钢铁侠这个角色上,“刚开始时会激情花上千块买手办兵人,后来其他喜欢的角色也会买相应的周边”。

而对于其他品牌合作的联名产品,药老师就会“看颜值以及实用性,去年双十一买的漫威合作的酷我耳机用到现在”,而大东也是看个人对产品的喜爱程度,甚至只是演员同款,他都会有购买的欲望,“我现在穿着的鞋就是小罗伯特·唐尼上节目时穿的,虽然不是周边但挺好看的我就买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