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金属材料焊接性的因素有哪些( 四 )

焊接方法对焊接性的影响首先表现在焊接热源能量密度、温度以及热输入上;其次表现在保护熔池及接头附近的方式上 , 如渣保护、气体保护、渣-气联合保护、真空中焊接等 。 对于有过热敏感性的高强度钢 , 从防止过热角度看 , 可选用窄间隙气体保护焊、脉冲电弧焊、等离子弧焊等 , 有利于改善其焊接性 。

最常见的工艺措施是焊前预热、缓冷、焊后热处理 , 这些工艺措施对防止热影响区淬硬变脆、减小焊接应力、避免氢致冷裂纹等是有效的措施 。 合理安排焊接顺序也能减小应力和变形 , 原则上应使被焊工件在整个焊接过程中尽量处于无拘束而自由膨胀和收缩的状态 。 焊后热处理可以消除残余应力 , 也可以使氢逸出而防止延迟裂纹 。 另外 , 焊前对金属材料的气割、冷加工、装配等工序应符合材料的特点 , 以免造成局部硬化、脆化、应力集中而引起焊接裂纹等缺陷 。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焊接结构的工作温度、负荷条件(如载荷种类、作用方式、速度等)和工作介质等 。

焊接结构服役的环境多种多样 , 高温工作的焊接结构要求材料具有足够高的高温强度、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与组织稳定性、较高的蠕变强度等;常温下工作的焊接结构 , 要求材料在自然环境下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工作温度低或受冲击载荷时 , 要特别注意材料在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性能 , 尤其是冲击韧性 , 以防止低温脆性破坏 。 对于承受东载荷的构件 , 要求材料有较好的动态断裂韧性和吸振性 。 工作介质有腐蚀时 , 要求焊接区具有耐腐蚀性 。 在核辐射环境下工作的焊接结构 , 由于中子辐射的作用 , 会导致材料屈服点提高 , 塑性下降脆性转变温度升高 , 韧性下降 , 使材料出现辐照脆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