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小茶叶,百亿大产业( 六 )

王贵说,严格茶叶采摘标准,确保农药残留不超标、产量稳定,是村民加入合作社的“硬杠杠”。他从合作社成员手里收来茶叶后,用传统工艺蒸软,再用新布包捏成团晾干,贴上自己设计的包装,保证了昔归古茶的品质和卖相。

同时,作为昔归茶叶协会负责人,王贵为维护昔归茶品质也做了大量工作。“我们在村口设了读卡站,茶叶许出不许进,号召大家规范采摘,不能施肥、打农药,每年还组织村民参加茶博会等,推介茶叶。”

“2007年以前,茶叶占邦东乡村民收入30%都不到,现在乡里成立了七八十个茶叶合作社,茶叶收入占村民收入的80%。在昔归寨,村民95%的收入都来自茶叶。”邦东乡乡长杨绍查说。

古茶山,正成为村民致富的“金山银山”。走在长满古茶树的忙麓山间,木栈道建起来了、摄像头装起来了,粘蝇板代替了杀虫剂。杨绍查说,这都是为了保护昔归茶这一生态品牌。临翔区正在开展“昔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工作,同时鼓励区内企业积极申请使用公共品牌,相信以后“昔归茶”这块牌子会更亮。

“茶叶要提升品质,必须创新。如果试验失败了,我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