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思想巨变,五四运动是如何结束的?( 四 )

以新为先 百花齐放的思想

「五四运动」虽受1919年巴黎和会而刺激 , 但事前却经过长时间的酝酿 。 1911年的辛亥革命 , 推翻了中国自秦始皇以来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 , 却没有清除人民心中长期存在的奴性与皇帝崇拜 , 虽然打倒了封建 , 但建立起来的是北洋军阀及地方乡绅共享的「军绅政权」 , 随之而来的是帝制复辟、南北分裂、军阀混战 。 陈独秀在1916年感叹 , 「吾国年来政象 , 唯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 , 国民的角色并未在这样的变局中凸显 , 他认为只有成为「强有力的国民」 , 才能「使党派运动进而为国民运动」 。

因此从1915年新文化运动以来累积的能量 , 旨在唤醒青年的公民自觉、以天下为担当的精神 , 再造社会 。

透过20世纪以来输入的新思想、新概念 , 1916年陈独秀、高一涵将《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1919年更年轻的傅斯年、罗家伦创办《新潮》 , 全国无数刊物莫不以新为先 , 各种理论、学说混杂 , 中国的思想出现百花齐放的盛况 。

胡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