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企业股权融资:融资中的八大致命性错误

作者:张奥平

来源:如是金融研究院

企业的基本融资方式包括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在传统工业经济模式下,国内传统企业习惯于通过债权方式进行融资,尤其是银行贷款,但经济加速转型的趋势之下,仅靠传统融资方式已不再适应目前的产业发展趋势,一方面新兴产业初期投入大,回收风险大,且没有成型的模式可供参考,另一方面,大部分新兴产业企业都是轻资产,企业拥有的多是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知识产权,而缺乏抵押物,无法只依靠债权融资,创新型企业越来越需要股权融资来实现企业发展所需的大量资金需求,股权融资也已然成为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必经路径。然而,在企业进行股权融资中,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错误可以在融资进行中不断修复,但有些错误一旦发生将会使得企业彻底丧失股权融资的机会。

中国式企业股权融资:融资中的八大致命性错误

1

错误一:未理解股权融资的价值

企业股权融资并不像债权融资,企业不仅能获得资金的支持,还能得到更多资源、智力、IP的支持。我们见到很多企业创始人在股权融资时,往往将股权融资等同于债权融资,习惯性的与投资机构谈资金期限、资金成本等问题,而股权投资机构的投资方式是通过投资一定的资金获取企业的股权,成为企业的股东,在未退出之前,则是与企业站在同一战线,帮助企业实现快速成长,其除了为企业注入资金以外,更多的是注入资源、智力、IP等。如刷新了中国互联网企业最快上市纪录,从创立到上市仅用时2年11个月的拼多多,其成立仅一个月便完成了数百万美金的A轮股权融资,其A轮背后的投资人中孙彤宇是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之一,淘宝网的创始人与总裁。成为拼多多股东后的孙彤宇,凭借其对电商经济的深刻理解,丰富的实战经验,为拼多多的发展增添一份强大智力资本。而对于拼多多而言,这份智力资本的支持远大于A轮数百万美金的资金支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