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心田耕读勿失时( 二 )

依《吕氏春秋》孟夏纪所言,立夏之时,本性崇尚礼,修身求视明。所以,“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故凡学,非能益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这是说,生而为人,所长五官是用来学习交流的工具,不学习的话和盲聋喑哑、无赖癫狂有何两样?学习,首先不是为了让你发财赚钱增添什么能力,而是懂得人恭理智,通达天性人伦,不要白白虚度此生,这才是真正明白学习之目的。

所以,“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於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於得圣人。圣人生於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这是说,作为老师,教育的责任不是教弟子争权夺利嫌贫爱富,而首先在思想品德的引导,学子们道德人性不偏颇,此生定会有所成就有所作为。所以,学非投机致用,应求识见本性。

在《礼记·月令》孟夏中道:“是月也,天子始絺;命野虞出行田原,为天子劳农劝民,毋或失时,命司徒巡行县鄙,命农勉作,毋休于都。”这段话是说,立夏之后日渐炎热,帝王都换上了细葛布做的单衣,命令各级官员下到田间地头,督促农民们抓住作物即将成熟的时机,不要耽误了农时,影响了收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