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0后公知”到“商业片导演”,韩寒如何通往自己的电影理想国( 五 )

可以说 , 国内的电影产业从2014年后呈现急速增长的态势 , 这块不断增大的蛋糕吸引了许多外行人比如演员、歌手对导演的角色跃跃欲试 , 韩寒这个时候进入电影圈无疑是最好的时候 , 正如他自己所言“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 , 你要是躺在鲜花里一动不动 , 那么你就是一具尸体了 。 ”

2

韩寒电影梦的上半场:

三部作品大卖 , 资本汹涌入局

事实上 , 电影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摄影、剧本、服装道具的简单组合 , 更是一场与资本深度捆绑的现代工业 。

当韩寒进入这个竞技场时 , 他就明白自己的梦想必然要寻找资本的支持 。

2014年 , 在韩寒拍摄第一部电影《后会无期》时 , 他找到博纳影业作为合作伙伴 。 当时博纳影业对这部电影相当看好 , 以3.5亿对《后会无期》进行保底 。

最终《后会无期》获得6.29亿元的票房 , 而根据博纳影业A股招股书 , 博纳影业在这部影片收入为2.25亿(票房与版权收入) , 影片成本达到1.3亿 , 盈利近1亿 。 值得一提的是 , 2014全年博纳影业电影业务毛利为3.9亿 , 《后会无期》独占四分之一 , 可以说为博纳影业送了一块大奶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