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进了百岁老城厢龙门邨1平方米厨房有了“空中”干湿垃圾桶( 二 )

要在这样一个老小区推广垃圾分类,改变居民原有的生活习惯,减少现有垃圾投放点,落实垃圾箱房硬件设施,显然有难度。然而,龙门邨做到了。

零星摆放的垃圾桶撤走了

5月6日清早,采访人员来到龙门邨小区,发现了弄堂里的新变化:零星摆放的不分类垃圾桶撤走了。主弄堂一端,设置了一处由干垃圾桶和湿垃圾桶组成的两分类投放点,并有志愿者和管理员值守。另一端,建起了一座不锈钢材质的四分类垃圾箱房,标有每日固定投放时段。

正值投放点开放时间,采访人员看到,有居民提着干、湿两袋垃圾前来投放,志愿者一边检查居民“湿垃圾”的纯净度,一边指导居民破袋后倾倒湿垃圾。

来倒垃圾的居民吴老伯感叹:“我在龙门邨住了大半辈子,第一次看到扔垃圾有这么多规矩。不过,投放点的环境倒是干净多了。”

老西门街道绿化市容所副所长曹华君表示:“老小区每一寸空间都很宝贵,就连新建垃圾箱房,我们也没有选择传统的砌砖头的方式,而是挑了轻薄的不锈钢材质,方便控制垃圾箱房的体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