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任故宫院长“满月”,王旭东首度亮相谈数字故宫( 二 )

他将给600年的故宫带来怎样的姿态,从莫高窟到故宫,他将如何实现衔接与转变,作为网红“看门人”单霁翔的继任者,他有哪些感受与思考?面对公众如潮的关注与媒体诸多的疑问,刚从西北大漠抵京履新的王旭东始终保持低调。

直到5月7日,王旭东走上了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海丝分论坛的演讲台上,此时的他履新正好满月,这是他第一次以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身份出席正式的学术活动。

忆敦煌:两度追寻文物数字化

发言的开头,王旭东仍然先谈起自己服务多年的敦煌,以及始终在力推的数字化工作。

“数字敦煌”的提出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王旭东前一任担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的樊锦诗提出,用计算机来存储和再现莫高窟的文物遗产。王旭东回忆,随后经过七年多的艰难探索,考古学家和艺术家们对于所得到的结果并不是特别满意,“但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我们知道,在那个时代,很多技术不能满足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众多需求。因此当了解到我们存在的困难的时候,我们紧盯技术发展这个趋势。”

在上个世纪末,数字技术开始迅猛发展,王旭东说,也是在这时,敦煌研究院再度抓住契机,开始了快速“文物数字化”的进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