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要做名副其实的“不夜城”,“夜间经济”将大步迈入2.0时代( 五 )

这里提供的夜生活业态多样丰富:短短480米的长巷,有18个国家和地区的主题餐厅与酒吧,一店一景,充满异国风情;粗壮的香樟树下,摆放着外摆的桌椅,永远被占满,有可以三三两两轻声聊天的极静谧的餐厅,也有乐队驻场的热闹酒吧,消费者总都能找到一方自己喜欢的天地。

老外街原是虹桥机场原油运输专用铁路的车站,狭长形、只有两个出口,且街面很窄,自然条件不好。最初,项目方观察发现,虹桥地区有许多外资白领和高管居住,但为他们提供休闲消费的场所却几乎没有,因此将这里定位为“老外的‘客堂间’”。

“要打造国际化‘客堂间’的感觉,需要做出与其他餐饮为主夜市不一样的内容。”项目方说。

项目方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打造环境,营造富有休闲感的生活场景。项目开工后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别的,而是从外地移栽了大量的香樟树。全都是15年左右树龄的香樟树,因为这个阶段的香樟树枝繁叶茂,可以带给人亲近自然的感觉。二是设置门槛,没有特色的商户,一律被拦在门外。首批招租时,项目方从400多家报名商户中仅筛选出五家。如今,除非餐厅风格完全不同,否则以同一个国家或地区餐饮文化为主题的餐厅,在老外街上只能找到一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