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要做名副其实的“不夜城”,“夜间经济”将大步迈入2.0时代( 六 )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一样”,如今老外街7成以上消费为家庭聚会消费,成了长期生活与工作在上海的外籍人士的“客堂间”。

特色,无疑是上海打造夜生活集聚区要抓住的关键密码之一。老外街如此,近年在白领与外籍人士中口碑颇高的静安区丰盛里、黄浦区大同坊均是如此。丰盛里,红墙褐瓦的石库门展现着老上海风情,高峰时有20多家国际知名品牌,其中不乏首店、体验店,这些特色都是消费者在其他地方寻不到的;大同坊,集聚了各国风情的特色酒吧、主题餐厅,能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

上海要做名副其实的“不夜城”,“夜间经济”将大步迈入2.0时代

【与居民和谐共生的“上海味”】

静安区大沽路(成都北路到石门一路)夜市,紧邻居民小区中凯城市之光。近年,不到500米的大沽路上,自发集聚了20多家餐饮店、10多家酒吧,在上海本地食客中小有名气。但一度因夜间营业太吵,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影响而引发矛盾。

上海的夜晚需要烟火气的“上海味”,但紧邻居民区的夜市、深夜食堂,往往会遭遇扰民的困扰。处理好商居关系,是上海打造夜生活集聚区要抓住的又一个关键密码。当年“红极一时”的静安区彭浦夜市,后来的黄浦区寿宁路小龙虾一条街、徐汇区永康路酒吧街等,都或多或少遭遇过此类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