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门印发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遏制水质恶化趋势最紧迫( 二 )

最近,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五部门印发《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做出系统安排。

地下水监测网络逐步完善目前,我国地下水水质总体状况如何?根据2017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全国31个省(区、市)223个地市级行政区的5100个监测点(其中国家级监测点1000个)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评价结果显示:水质为优良级、良好级、较好级、较差级和极差级的监测点分别占8.8%、23.1%、1.5%、51.8%和14.8%。

而水利部门2145个测站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水质优良的测站比例为0.9%,良好的测站比例为23.5%,无水质较好的测站,较差的测站比例为60.9%,极差的测站比例为14.6%。

地下水环境监测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工作基础,是客观反映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也是做好地下水污染源头预防的重要支撑。但由于原先缺乏一张完善的监测网络,目前掌握的情况还不足以摸清污染的全部家底。

生态环境部土壤司地下水处处长李明路告诉采访人员,一直以来,国家涉及地下水管理的相关职能分散在各部门,不同部门都围绕自己的职责定位开展了相关工作。2015—2017年,原国土资源部和水利部联合实施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地下水监测站点两万多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控制面积350万平方公里、密度为0.59个每百平方公里的地下水监测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