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两面包夹芝士」背后,《明日方舟》的文化裂变( 二 )
文化裂变意味着 , 一部二次元作品向外自然扩张的速度远大于向内浓缩的速度 , 极端一些说 , 可能最终就会形成三大同人那样的案例 。 那么为什么葡萄君觉得明日方舟到了产生文化裂变的临界点?这里有几个关键之处 。
方舟文化的基底
首先《明日方舟》的内容有一个明显的精神内核 , 它能够牵引用户 。
纵观过去 , 能够产生巨大裂变的作品 , 往往都有一个精神内核 。 比如《东方project》 , 它是由幻想乡模拟的一个二次元虚拟社会 。 它把所有向往二次元的精神和能量 , 全部以一个类似于理想乡的状态描绘出来 , 并填充不同的内容 。 在我看来 , 如果你不喜欢外界、被外界遗忘 , 那你就可以进入这个世界 , 在这里所有人都是相对平等的 。 它能为那些不想接受现实生活人群创造一个舒适区 , 把他们吸引进来 , 这就是它的内核 。
《明日方舟》也有自己的精神内核 。 故事中罗德岛所处的环境 , 受尽了各种磨难和压迫 , 但它有它自己的规则、底线和想法 , 它想要去反抗这种悲惨的现状 。 它恰好吻合了当下社会很多年轻人的反抗心理——他们想要反抗各种条条框框、表达自我信仰、用自己的价值观处事 。 所以哪怕脱离任何内容的填充 , 就以精神内核来说 , 《明日方舟》也可以看做当下现实社会环境的某种翻版 。
在其他国产二次元游戏中 , 这种特质非常少见 。 它们可能主打的是纯粹的宅男幻想 , 或者是 一系列片段化的故事 , 很难找到一个清晰的价值观 , 让玩家扮演主角的言行、游戏中众多角色的行为逻辑 , 包括所有的人事物发展走势 , 都往这个价值观靠拢 。 这导致它们很难提炼出一个 内核 。
方舟不是一款单纯的游戏
而《明日方舟》能够产生文化裂变的第二点 , 在于它极快的发展速度 。 这款到现在才两年的游戏制作了大量的内容(并不单指游戏版本迭代) , 其中有很多内容还是其他产品根本没有做过的 。 比如它对音乐的追求 , 甚至在圈子里带起了一股风潮 。
明日方舟虚构的唱片公司「塞壬唱片」制作的音乐专辑
但为什么它会有这样的速度?葡萄君认为 , 这或许是因为他们在一开始就有着清晰的想法:《明日方舟》的定义不是单纯的游戏 , 游戏只是团队表达内容的方式 。
这种内容是全方位的:歌曲、美术、周边……他们在特别早期就去把这些内容都树立起来 , 这让《明日方舟》有了一套自己的风格 。 这套风格不一定是服务于玩家表层喜好的 , 甚至可能是要回避这些喜好的 。
相比其他游戏 , 《明日方舟》中的角色穿得“厚实”多了
现在很多二次元产品局限于游戏本身 , 导致它们的想象力受到限制 , 没法扩展和外延 。 而《明日方舟》这样的架构却可以延伸出各种各样的内容点 。 这是《明日方舟》自我表达的独特性 , 也让它能够和当下年轻人进行深层共鸣 。
出于创作者的表达欲 , 他们从很早就开始做布局 , 再加上它的高起步、规划好的内容释放节奏、不错的执行力 , 这些都让它「滚雪球」的速度越来越快 , 达到很多产品无法追赶的高度 。
又因为对表达的专注 , 这期间又吸引了大量对它长期拥护的玩家群体 , 而且是一种对它无条件认可的拥护 。 这更是其他产品花很长的时间也无法打破的壁垒 , 在精力和资源等基础问题外 , 光是《明日方舟》这两年间沉淀下来的用户忠诚度 , 就几乎无法追赶 。
处于临界点的方舟
在内核的驱动和高速的发展下 , 《明日方舟》现在的同人环境和以前有了明显的区别 , 这是它迎来裂变点的标志 。
二次元群体一直以来都有生产自有文化的行为趋向 , 这并不是《明日方舟》圈子独有的特点 , 而是二次元用户的共性 。 只要这个共性在 , 用户面对任何东西都会去创造去UGC , 表达对它的喜爱 。 但一个UGC圈子要壮大起来 , 发酵过程多少需要经历几个积累阶段 。 从同人创作者的视角来看:
推荐阅读
- 明日方舟|明日方舟:早露皮肤的攻击动作设计得很出彩,化身成白熊的指挥员
- 明日之后|明日之后:唯一一次无差评的联动玩法,萌新可能没见过!
- 明日方舟|明日方舟:何如评价两年半后的重装星熊 从前幻神变成无业游民
- 明日方舟|王者荣耀:金蝉新皮肤“前尘”首曝,288勇者品质,两款海报一览
- 明日方舟|明日方舟:在面对散华精锐的大范围法伤时,群奶和奶盾是基本配置
- 明日方舟|明日方舟:德狗子满潜,二技能专三,有德克萨斯了还要练焰尾吗?
- 明日之后|明日之后“人尸大战”展现中国精神:人类的未来我们共同争取
- 明日之后|明日之后:让幸存者再飞一会儿!茅斯沼泽出现神秘黑球……
- 超级机器人大战30|明日方舟:白嫖材料活动更新,玩家收益减少,鹰角策划又不当人?
- 明日之后|玩家:为什么从来没有游戏在太空打丧尸?策划:那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