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两面包夹芝士」背后,《明日方舟》的文化裂变( 三 )


第一个阶段 , 同人作者专注做自己喜欢的东西 , 不管他人看法 。 这是一个非常小圈子、非常自我的行为 , 它可能只是很小的散点 。
第二个阶段 , 这些同人创作变成社团行为 。 几个爱好者聚在一起做一个相对大一点的东西 , 比如出一套COS、做一本同人本 , 或者制作一些周边 。
第三个阶段 , 这时候同人作者越来越多 , 竞争越来越大 , 光是组一个同人社团也很难出彩 , 那就需要用户去寻找更好的点子、模式或者角度 , 把他们对作品的理解表达出去 , 并获得更多人的认可 。
《明日方舟》之前就是经历了这些阶段 。 用户们发现同人内容是个不错的模式 , 大家就都开始做这些事情 , 绘画、视频、小说、段子……大家做得越来越多 , 竞争也就开始出现 。 可是很多时候火起来的同人都是不可复制的机缘巧合 , 像是一些段子、一些梗 , 包括「damedane」 。
上千万播放的「damedane」
而现在的《明日方舟》 , 正处在走向第四阶段的节点 , 一个相对来说很难评判好坏的节点 。
这个阶段一个比较标志性的事件 , 是玩家「月隐空夜」发了一段视频 , 声嘶力竭地夸赞《明日方舟》里的角色 , 她的这段名言也被玩家们戏称为「圣经」 。 从这里开始 , 方舟裂变开始加速 。 因为玩家们发现 , 复制这种爆款的同人创作内容 , 去做相同逻辑的内容 , 同样能火 , 而且能以一种非常疯狂的形式走红 。
至于这个内容是否正确 , 是否符合圈子的调性 , 是否符合《明日方舟》本身的价值观 , 对于这些作品来说 , 都不太重要了 。 比起遵守圈子的属性 , 能否掀起一个话题 , 掀起一场同人风暴 , 或者是圈子里面新的热潮 , 会更重要一些 。
绝大多数二次元圈子都不是开放式的圈子 , 它们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自我封闭属性、排他属性 。 在这之前 , 方舟的圈子也是相对保守的 , 圈子里的讨论也相对理性 , 很难出现无差别对着路人疯狂安利的玩家 。
但是现在 , 玩家们已经无法抑制自己的创作欲和表达欲 , 「圣经」频出的现状 , 以及歇斯底里式的表达方式 , 就是最典型的表现 。 这种热情或许与《明日方舟》二周年的节点有关 , 在这种大家都很兴奋的气氛下 , 圈子内部已经装不下这些情绪了 。
「哪怕外面的人看不懂也要让他们感受一下」 , 现在的方舟玩家和作者们 , 或许在潜意识里就抱有这样的心态 。 这种抑制不住的、自发外扩的态势 , 很可能会打破正常的用户自传播效应 , 加速圈子文化的向外裂变 。
文化裂变的两面性
从同人圈发展历程上来看 , 裂变是一个圈子做大的必经节点 。 但对方舟而言 , 它可能发生得早了些 。
文化裂变是一件好事 , 新增用户和内容接下来可能会因此而呈指数级增长 。 但由于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 , 接下来会指数级增加的 , 更多会是类似「两面包夹芝士」套路的产物 , 这些内容势必会持续占据这类用户聚集的平台 。
但这并不是所有人想要的 。 对圈内来说 , 并非所有玩家都会认可「圣经」和「两面包夹芝士」、把这些内容和《明日方舟》划等号 。 对外界而言 , 大众可能因为被侵占了注意力 , 而对这个作品产生反感 。
一旦一个圈子里 , 有越来越多失控的用户、内容和评价 , 那口碑也就会跟着失控 。 圈子在短期内 , 就会产生比以往更多的、无法消化的矛盾 。
这时 , 官方很难控制这些负面影响 , 因为UGC不可能停止脚步 , 玩家表达的喜欢之情也没有罪过 , 官方只能呼吁冷静 , 但社交环境和用户的互相影响之下 , 冷静是不可能的 , 寄希望于圈子本身的自律 , 过去也有产品证明过 , 几乎也是不可能的 。
方舟虽然有庞大的内容 , 但是能够托底的东西还太少 。 他们能不能接得住这场文化裂变 , 需要打一个问号 。
方舟的体系IP里 , 可以持续体验内容的产品只有一款游戏 , 而且是一款网络游戏 。 网络游戏的体验节奏与运营节奏挂钩 , 后期进入很难体验到有序的内容 , 反而会造成脱节感 。 玩家也无法像单机游戏那样 , 以单人的、自主的节奏和顺序去体验内容 , 只能被新版本拖着走 。 何况现在方舟主线到了一个告一段落的节点 , 新老玩家内心沉淀的情绪可以是截然不同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