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皮书》到《罗马》,奥斯卡影片在影院放映是个好生意吗?( 三 )

从《绿皮书》到《罗马》,奥斯卡影片在影院放映是个好生意吗?

《绿皮书》虽然引进速度在提升,但是奥斯卡影片罕有票房的高光时刻。在国内观众对商业大片还十分买账的时期,除了《阿凡达》《泰坦尼克号》和《荒野猎人》等大片,《艺术家》、《一次别离》等偏向小众文艺片类型的奥斯卡获奖影片,往往票房只有几百万,只有《悲惨世界》和《战马》等少数影片能拿下几千万或破亿的票房。

在得奖后一周内就上映的《绿皮书》打破了小众文艺片难以获得高票房的定律。尽管在上映首日票房仅有2514万,与去年同为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水形物语》上映首日2181万相差不大,但是凭借着观众口碑的扩散,《绿皮书》在上映第二天单日票房突破了四千万,上映前三天票房达到了1.1亿,接近《水形物语》同期票房的两倍,而最终4.78亿的票房成绩也让《绿皮书》成了近年来最卖座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从《绿皮书》到《罗马》,奥斯卡影片在影院放映是个好生意吗?

历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国内票房《波西米亚狂想曲》同样在今年收获了不错的成绩。同为奥斯卡获奖的传记类影片,2011年的《国王的演讲》和2012年的《铁娘子》票房都未超过700万,而《波西米亚狂想曲》9860万的票房成绩较七八年前实现了十几倍的涨幅。这样的增长背后,除去市场的扩容、观众观影口味的多元和对艺术影片的兴趣,其选择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放映也是该片能实现高票房的重要原因——新的放映渠道出现,让奥斯卡小众影片在国内有了票房上能拥有属于自己一席之地的新变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