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等待下一个“郭台铭”:鸿海接班人大猜想(12)

但一代领导人退位之后呢?在天才的事业之后,有谁可以接天才的班?

所以,如果鸿海后继没有一个郭台铭式的人物,大概率也是没有,那么鸿海就必将面临如何加强集团统一管控的问题。这个时候,最合适鸿海的,只有郭台铭最清楚了。

而无论鸿海是采取台塑的多人共管、华为的轮值董事长,还是双CEO,抑或其他组织形式,任何组织形式都离不开一点:“内部赛马、有能者上”。

谁能当“领头马”?

不同于华为凡事都自己来的自力更生的作风,鸿海在其45年的发展历史当中善用政府的资源杠杆和企业的运营杠杆迅速做大。

1988年,鸿海进驻深圳,大陆便宜的土地、劳动力和优惠的政策为鸿海加了很大的杠杆。1998年,鸿海到苏格兰设厂,2002年,鸿海在捷克成立欧洲的营运总部及制造中心。

2003年,鸿海先后收购国碁电子、芬兰艺模(诺基亚供应商)及摩托罗拉墨西哥厂,同年,鸿海成立液晶面板供应商群创。2005年,鸿海收购原摩托罗拉供应商奇美通讯(现香港上市公司富智康)、汽车零件公司安泰电业、入股无线网络供应商建汉。2006年,鸿海并购数码相机代工商普利尔,旗下群创合并中小面板设计商建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