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工业遗产不再“沉睡”( 二 )

让工业遗产不再“沉睡”

入选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的山东青岛栈桥。 新华社发

如今,老钢铁厂、旧船坞、废弃的酿酒作坊虽然没有了昔日的辉煌,但它们作为工业遗产,依然沉淀着城市的发展历史,浸染着过往岁月的独特气息,承载着老一辈产业工人难以割舍的记忆。

工业遗产,是指在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工业遗存,包括作坊、车间、厂房、矿区等生产储运设施,和与之相关的生活设施、生产工具、机器设备等物质遗存,以及生产工艺知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非物质遗存。

近年来,工信部组织对全国工业遗产开展了摸底调查,对改革开放前建成的,具有较高价值的工业遗产项目进行了梳理。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尚存工业遗产近千处,主要形成于几个重要阶段:一是古代手工业时期;二是清末洋务运动和民国民族工业时期;三是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以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为代表,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行业覆盖煤炭、冶金、机械等基础行业和国防军工领域;四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在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的三线建设留存下来的工业遗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