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工业遗产不再“沉睡”( 六 )

如今,在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城市注重利用工业遗产打造特色文化,一大批原先“藏在深闺无人识”的工业遗产,被精心打造为文化创意园、休闲街区、爱国主题教育基地等,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保护利用不可“一窝蜂”模仿

案例:工信部2018年印发的《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指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依托国家工业遗产建设工业博物馆,发掘整理各类遗存,完善工业博物馆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教育功能。

当前,一些地方或企事业单位积极探索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新模式,注重突出工业遗产原生功能的延续使用和展示,打造工业博物馆、工业文化主题公园和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成效。

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刘丽华介绍,我国对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已经从单一的参观模式,向公共休闲空间、创意产业园、特色街区等多元化方向转变。对依托工业遗产发展的工业设计等产业,一些地区还给予了优惠政策。

尽管如此,也有专家指出,我国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有的工业遗产开发形式单一、利用程度不高,存在“叫好不叫座”的现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