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机构下调格力电器评级是一场阴谋吗?( 三 )

仅仅因为净利增速由2017年的44.86%降至2018年的16.97%,就得出这一结论,更显浅薄。须知,2017年44.86%的净利增速,是一个非常态增速,不能把非常态增速当做常态增速来看,好比不能把2018年营收增33.61%当做常态增速对待一样。因此,所谓的“业绩表现欠佳”,其实并不成立。我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号“格力黑”,但我依然要说,2018年的格力电器业绩相当出色。

这就是我要说的:我认同机构看低格力电器预期这一结论,却不能认同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

一个月前的4月8日,格力电器公告称,其控股股东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拟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方式,协议转让其持有的格力电器总股本15%的股份。

即:珠海国资委欲让出格力电器大股东位置。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各种解读纷纷出笼。

中金公司分析称,格力控股股东拟转让公司股份,很可能导致格力变为无实际控制人的公众公司,若真如此,管理层有望通过受让或者股权激励方式持有更多股份,对股价的关注度会大幅提升,公司治理结构料改善,估值提升空间大。基于治理结构改善这一预期,将格力电器股价上调16.5%至68.7元,维持“推荐”评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