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探索智慧医疗破除壁垒,产业集群势能即将爆发( 二 )

医院的选择与博弈

关于智慧医疗,长三角智慧医疗发展联盟理事长朱仁明将其解读为“smart healtycare”,一方面是为医疗技术赋予了更多人性化、个性化的含义,另一方面也将对医疗的理解正式与人类健康画上了等号。

智慧医疗在医院应用最广泛的场景包括影像诊断、急诊治疗、机器人手术等。对于医院管理者来说,如何借助这些智慧手段改变现状、解决实际问题才是重点。

首先,从整体来看,智慧医疗手段成为上下医院之间实现分级诊疗的“利器”,这一点在长三角区域内的各大地市级医院感触颇深。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院长高臻如此描述:“早从2010年开始,松江就实现了检验的集约化。当时由政府投资约1000万元买了一条流水线,每天早晨由区内5辆冷链运输车将检样送到我院,下午4点我院将报告发回各社区;2014年,我们还建了病理中心,负责收集并读片宫颈癌筛查等工作。”

信息一旦互联,必然会加大病患转诊率,这会和医院想要将病人留在本地的诉求相违背。安徽铜陵市人民医院院长戴晏认为:“还是要将医院自身做大做强。我院转诊率约为10%,低于安徽省平均约35%的转诊率,这主要是由于分步骤地将学科进行专业化分类,推行以疾病为中心的资源整合平台,和实践看病缴费挂号全上网的移动互联网模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