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边店扎堆,等待处方药市场开闸( 五 )

最现实的挑战是,目前的DTP药房整体并不赚钱。

“制药企业给到药房的毛利率可能是6个点,但还要扣除各种人工、租金等成本,剩下的利润空间就很有限了。” 李慧说道。

企业布局DTP药房,要盈利,为时尚早,但此时的布局,更多是出于战略考虑。

“不管医药如何分家,大家始终是围绕着患者而走的。我们在医院门口开辟阵地,是因为院边店可能是我们其他社区门店的导流站。三甲医院门口,是患者步伐密集之地。如果我们没有在这些步伐密集的地方设置导流站,就相当于上网没有连接入口。其次,布局院边店,是考虑到医院的处方有可能平行外流到这些药店;再如,那些互联网处方药共享平台,将纳入其中的药店,不会只选择一家药店而已,可能会把院边店纳入。最后,站在患者的角度,数据调查显示,百分之七八十的患者,在拿到处方后,是需要在二十分钟内,变为治病药物的。”李慧继续补充道。

不管如何,处方药外流,仍要考验企业布局能力。

德开医药CEO,原百济新特药总经理夏语就建议称,DTP产品的选择标准是独家、自主定价、专科用药、疗程用药。“独家或生产厂家少,可以避免窜货的发生及市场价格混乱;非医保产品是首选产品,原因是自主定价可以保证所有环节的利润;选择专科用药是因为优质患者高度集中,有助于方便汇总销量;选择疗程用药是能保证长时间销售,能拉动单次消费金额,患者流失率也较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