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三星往事(18)

突破技术封锁的道路很漫长。

1984年,为摆脱授权费用,三星圣克拉拉团队通过逆向工程设计出了基于2微米工艺的256K DRAM,并在器兴的新工厂启动生产。一年之后,三星还成功实现了64K DRAM芯片的量产。

一切看起来似乎越来越好,三星却在此时遇上了一场有预谋的价格暴跌。

在头部企业的操控下,芯片价格从每片4-5美元跌至25美分。而当时三星的生产成本是1.3美元,意味着每生产一片芯片,便要倒贴1美元。

如此困境下,三星并没有动摇在半导体领域的决心,李秉喆带领三星电子继续投资建设生产线,一路狂飙突进。直到1987年因病去世时,李秉喆也未能见到三星半导体盈利。

终于,连续五年在200mm晶圆上投入超过5亿美元之后,三星在1992年推出了全球第一个64M DRAM,两年后又率先推出了256M DRAM。

三星正式超越东芝,成为全球最大的DRAM制造商。

在DRAM之外,三星如今在液晶面板产业链上也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