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米哈游“跌落神坛”,二次元赛道风云再起( 二 )


与此同时 , “兔女郎”事件导致的《崩怀3》乃至米哈游的路人缘变差 , 以及《原神》的分流 , 《崩坏3》未来将不可避免地陷入玩家流失的困境 , 如何挽回《崩坏3》IP的口碑和玩家 , 将会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
当然 , 米哈游营收表现下降 , 也不能全归罪于《崩坏3》 。 曾经27国登顶的《原神》 , 也在渐渐失去神力 。
根据国内二次元手游观察的统计 , 同样是2021年4月 , 《原神》国服IOS端流水下滑43% , 外服合计IOS端下滑12%、安卓端下滑44% , 是《原神》自开服来首次流水大幅下降 。
虽说并没有像《崩坏3》那样的节奏 , 但《原神》的流水下滑也反应出一些问题 , 从2020年9月28日至今的7个多月时间里 , 《原神》从最初的“完全独走”状态 , 渐渐显露出颓势 。
《原神》失去神通 , 《崩坏3》口碑崩坏 , 距离米哈游从中国出海厂商第一位的宝座上跌落也已经过去了6个月左右的时间 , 过去发生的一切重新让市场认清了一个事实:米哈游的体量和能力 , 也许还不足以支撑他戴牢“二次元top1”的王冠 。
产能不足、策划惹祸的“二次元暴发户”《原神》的惊人表现 , 很容易让人忽略掉一个事实 , 即虽然在二次元领域一骑绝尘 , 但放眼整个游戏市场 , 米哈游距离腾讯、网易这样的头部游戏大厂还有明显的差异 , 即便是在“上海F4”里 , 米哈游能不能胜过莉莉丝 , 恐怕也得再斟酌一番 。
实际上 , 在《原神》取得巨大商业成功之前 , 要称呼米哈游为“大厂” , 的确有些勉强 , 千人左右的团队 , 三层楼的公司 , 即便不与腾讯、网易这样名声在外的大厂相比 , 单单是巨人网络、游族网络这样的公司就足够力压米哈游一头 。
而在《原神》发布之后 , 虽然米哈游手中积累了大量资金 , 也在进行员工队伍的扩充 , 但罗马毕竟不是一天建成的 , 米哈游想要一夜之间变身大厂 , 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 。
不是大厂 , 却创造出了《原神》的奇迹 , 在全球吸金无数 , 这一方面是米哈游技术力的显现 , 而另一方面 , 也透露出米哈游目前“才不配位”的差异状况 。
一边说米哈游技术力强劲 , 一边说米哈游“才不配位” , 乍一听有些自相矛盾 , 但其实围绕米哈游近期的一些表现 , 便可看出一些端倪 。
在二次元友商之中 , 米哈游的技术力确实突出 , 尤其是在游戏美术方面 , “卡通风格光影渲染技术”和“勾线渲染技术”两项专利技术 , 使得米哈游在看重立绘建模的二次元游戏市场里一枝独秀 , 而《原神》中的各种物理效果和无缝大地图 , 也令无数友商望尘莫及 。
然而 , 米哈游出售的是游戏产品 , 而不是技术方案 。 一款成功的游戏产品 , 尤其是像手游这样需要持续运营的产品 , 除了需要技术来保障游戏品质外 , 持续更新的游戏内容、高质量的游戏活动以及玩家社区的维护等工作也是至关重要 。
而在《原神》上线之后 , 很快就暴露出米哈游在这些方面的不足 , 由于团队人手不足 , 《原神》每一次的更新内容都不多 , 被玩家诟病为“挤牙膏”式更新 , 由此引发的漫长的“长草期”是玩家流失和流水下降的主要原因 。

《原神》而对此 , 米哈游使用了延长玩家养成角色的周期来增加玩家的在线时间 , 这个方法的利弊也非常突出 , 漫长的角色养成周期 , 使得玩家如果想要优秀的游戏体验 , 就只有氪金或者花费大量时间去“肝”两条出路 , 前者可以直接拉高游戏流水 , 而后者可以通过延长玩家在线时间的方式来提升玩家对于游戏的归属感 , 进而提升玩家潜在的氪金意愿;但与此同时 , 积攒角色养成材料的枯燥时间 , 又很容易降低一部分付费意愿不强、又不喜欢“肝”的游戏玩家继续游玩这款游戏的意愿 , 造成玩家流失 , 另外 , 氪金玩家也很容易在氪金缩短养成过程之后 , 因为没有更多游戏内容而选择离开游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