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字为帆( 三 )

“当头炮”打出去了,虽然得到编辑老师的肯定和一些网友的点赞,但作为信息汪洋中的一篇小文,它不可能产生“轰动”,它的作用更多是激荡了我的内心。它犹如一缕曙光,微微地照亮了我阴霾已久的生活。在小激动小兴奋之余,在琢磨下一篇该写什么的时候,我正在推开属于我的那一扇人生之门。坦白说,我不认为自己是一个酷爱写作的人,上学时写作文凑字数的事儿,我也干过。但是,写作就像一根救命稻草,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好的方式,被我恰巧撞上,我想我必须抓住它!

真正写起时事评论,当然不轻松。首先得有选题,找选题就要看新闻,而且得大量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捕捉各种新闻在脑海里擦出的火花,归纳自己对各种事情的想法。有了想法,才有落笔成文的基础。有的想法是不成熟的,有的想法是凌乱的,这考验着我的知识储备、逻辑分析以及学习能力。

我着重先从与自身年龄段接近的话题写起。比如《私拆孩子信件有说法》,由头是,《深圳经济特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第十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不得隐匿、拆阅或者废弃未成年人的信件,不得擅自查阅未成年人的日记。”我就此谈孩子同样有隐私,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给孩子应有的成长空间,处处监视管制孩子,容易导致孩子性格懦弱,产生交际障碍与心理缺陷;或者令孩子滋生逆反心理,甚至导致家庭裂痕。我觉得,父母应当尊重孩子,以积极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相信孩子有辨别对错的能力。培养孩子的是非观、构筑家庭的良好沟通氛围应从孩子幼年时做起,不要等到孩子心理与生理发育的敏感期再“补课”。刚从“孩子”阶段过来的我,对此确实有话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