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荒废的 30 年人生,是20世纪科学界最大的遗憾(11)

1955 年 4 月 18 日 , 爱因斯坦去世 , 他耗费半生精力研究的统一场论以失败告终 。 如果这三十年时间 , 爱因斯坦将精力花费在其他研究之上 , 那么对于物理学界的推动将会是多少巨大 。

细论爱因斯坦为什么会在统一场论中失败 , 因为当时知道的基本相互作用只有引力作用和电磁作用 。 弱相互作用在 30 年代才有费米理论提出 , 把弱相互作用看做是一种参与作用的四个粒子(如中子衰变中的中子、质子、电子和中微子)之间的点相互作用 , 而且当时对于弱相互作用的概念还十分模糊 。

直到 1954 年 , 杨振宁和米尔斯独辟蹊径 , 不再局限于统一引力与电磁力 , 而是想从弱相互作用和电磁力入手 , 他们在外尔的基础上 , 把电磁作用是由定域规范不变性所决定的观念 , 推广到不可对易的定域对称群 。 揭示出规范不变性可能是电磁作用和其他作用的共同本质 , 从而开辟了用规范原理来统一各种相互作用的新途径 。 杨振宁完善了规范场论 , 物理学界正式从爱因斯坦统一场的研究转变为规范场论 , 成为物理学的新趋势 , 规范场后来被很多人认为最有可能实现统一四大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