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发布预警提示 购房者需冷静看待房市“回暖”( 二 )

近年来,国家已确立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基本走向,明确了房子的第一功能是为满足广大民众的居住需求,通过增加土地供应量、推动“租售同权”以及适度加强交易环节调控等手段,来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环节,调控房地产价格合理运行。4月1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再次提及“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等内容,针对近期房地产市场形势,重申宏观调控整体方向不变,避免个别地区再次出现投机炒作现象。

经过近两年的调控,全国房地产市场终于进入到平稳运行态势,成果来之不易。因此,在当下政策环境与市场环境的双重作用下,全国大中城市房价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低。近期部分区域和城市开发商“拿地”热度增加,主要是因为开发商基于今明两年发展需要所做出的资源储备之举。各地日前也强化了对房地产市场的实时监控,如苏州近期针对土地溢价率大幅走高现象,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补充意见》,对工业园区全域、高新区部分重点区域的新建商品住房实施“限售”,规定新房须取得房产证3年后方可转让;园区全域二手房须取得房产证5年后方可转让。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住建部对热点城市的预警提示,已经在给市场释放明确信号:希望大家对房地产市场保持理性,政府调控不会全面放松。各地会根据房地产形势而适时调整相关政策,对确实存在“过热”苗头的城市,可能会通过调控加码来为房市“降虚火”。中央近年来一直强调“一城一策”,就是赋予地方更多对房地产调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房价走势及市场心理的变化,随时通过交易环节的入口(如购房者资格)和出口(利率杠杆、售卖期限等)实施管控,确保所在区域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