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元资金抢搭末班车 财务洗澡后先临三维硬闯科创板( 二 )

致力于将设计图“丰满”为实物的先临三维,刻意“打印”了一个符合科创板标准的企业形象。大力度的财务“洗澡”和诡异的股价波动背后,似乎隐藏着更多故事。

“互联网+”生态圈“掉线”

以3D打印为主业的先临三维,2014年8月在新三板挂牌时,恰遇3D打印的风口。之后经过数轮融资,公司宣布“3D打印+互联网”战略,布局线上、线下生态。而承载着生物3D打印业务的子公司捷诺飞,是市场眼中先临三维最具想象空间的平台。

现实略显“骨感”。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底,公司在全国各地共运营有10个线下3D打印创新服务中心,主要由政府相关主体出资向公司购买整体解决方案进行建设,再委托给当地子公司(全资或与政府平台合资)运营,因此政府平台一度成为公司最主要的客户。

但2016年至2018年,公司产品在政府平台领域的销售收入分别为8034.7万元、5078.16万元以及1633.62万元,占比分别为25.68%、14%及4.08%,呈逐年下降趋势。

对此,公司解释称,主要原因为政府平台业务受制于地方财政预算紧张导致采购规模缩减,该业务可持续性的不确定性较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