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鼓励互联网护理、嵌入式养老,但社区养老的盈利问题解决了吗?( 九 )

从这样的方式来看,先有“站”,再上门,是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从动脉网采访人员接触的福寿康和金牌护士两家企业,护理站和社区驿站都是其提供居家服务的基础。

其中,在商业形态上,福寿康采取的是社区和居家康复护理叠加服务的思路,并且很重要的是,福寿康目前仅在上海地区布局,是“上海市高龄老人医疗护理保障计划”和“长期护理险”的首批定点服务机构,已成立站点42个,旗下员工2500余人,客户数达2.5万人,年度服务超250万人次。

虽然,就市场对养老服务的购买率而言,社区、居家养老形态与机构养老有一定差距,但是,随着近几年政策的大力推崇,对于基层的老年照护问题,目前政府一般都会提供场地和运营补贴。

龙攀告诉动脉网采访人员,以日间照料中心为例,政府会按照站点的不同档次直接进行补贴,此外,对于机构而言,也有按人头补贴的部分资金。

在玖玖整合照护CEO王冉铭看来,传统的养老机构床位是固定的,关起门来做服务,有多少床位就服务多少老人。但如果打开围墙,利用养老机构的医疗技术、专业团队和后勤资源来支撑社区网点,从社区网点作为出发点去为周边的居家长者老人提供服务,可辐射的范围更加宽广,能够为更多的长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