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S这几年,骤起狂欢到冷秋,是潮起潮落后的本质回归( 五 )

“CRISPR技术非常高效,识别和切割功能可以一分为二。”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杨辉这样表示。CRISPR技术可以简单高效的完成剪切工作,并且能够在多位点进行作用。该技术也极大的推动了基于基因编辑的应用研究发展,其中就包括基因治疗、异种移植等。但CRISPR技术的剪切过程仍然需要将DNA双链断裂,这就可能导致大片段的缺失、染色体异位。“这是比较危险的。”杨辉表示。

NGS这几年,骤起狂欢到冷秋,是潮起潮落后的本质回归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杨辉

在本次会议中,杨辉向大家介绍的则是第四代基因编辑技术。这项技术在2016年由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David Liu教授发明,叫做单碱基编辑技术。相比之下,单碱基编辑能够在不需要DNA双链断裂,也不需要修复模板的情况下非常高效的完成精准剪切。

伦理讨论

但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也一直伴随着伦理的争议,2018年“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再次将关于基因编辑的伦理讨论推向了风口浪尖。而在本次会议中,关于伦理的讨论同样不可避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