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新塘沽 永利化工抗战入川记(三)( 三 )

确立了“侯氏碱法”后,侯德榜进一步扩大试验规模,成立了半工业试验厂。工厂于1943年秋开工,负责试验的总负责人是谢为杰博士,其姐是著名作家冰心,他当时担任永利川厂的技师长(后任厂长),是发明“侯氏碱法”的主要参与人之一。通过大量试验证明“侯氏碱法”的优异特点:食盐利用率达98%以上,远较苏维尔的75%高很多,投资和产品成本比可大幅度降低。他的贡献在于“永利为中国蕴藏的特殊材料,为改良苏尔维制碱法的缺点,设法江碱铵两工业联合起来,辟改革化学工业之创例。”

这年12月,中国化学会特将第十一届年会安排在永利川厂举行。参会者听取报告和参观了试验车间,对“侯氏碱法”给予高度评价,侯德榜被誉为制碱大王的名称当之无愧。1943年12月8日这天,在五通桥,科学界人士和永利川厂职工聚在一起庆祝“侯氏碱法”的研制成功,每人分柑橘一颗,共分2828颗。范旭东现场慷慨激昂致词:“中国化工能够登上国际舞台,侯先生之贡献,实当首屈一指!”

“道士观”是“嘉定下来一条江”的第一个大险滩,在古代的诗文中对此段岷江多有描述,如“汗流出鸟道,胆碎窥鱼窝”“江路险复永,梦魂愁更多”等,永利西迁落址这里之初,也为它的命运注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但通过在五通桥的艰苦奋战,华西化工复兴事业有声有色,已然勾勒出了清晰的发展蓝图。抗战即将胜利前夕,1945年6月30日,范旭东在给金粟乡(道士观所属乡镇)乡长秦昌瑗等人的信中写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