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新塘沽 永利化工抗战入川记(三)( 五 )

“黄海”是什么?范旭东说“我们深信中国未来的命运在海洋”,故名“黄海”。“黄海”也可以说是中国的一批精英知识分子在民族复兴理想下的学术自由和科学追求。

在20世纪初,我国所需要的纯碱全靠进口,为改变这一状况,振兴民族工业,范旭东在兴办精盐公司的基础上,于1917年在塘沽创办了永利制碱公司。制碱在当时是高级化学工业,为打破欧美国家的技术封锁,范旭东专门成立了久大精盐公司化验室,“民国九年,特于工厂左近辟地数亩,营造现在之化学工业研究室,并附设图书馆,选择购各国专门书籍杂志以供参考,综计所费不下十万元之巨。”虽然规模略备,但研究室仍然是工厂的附设物,在学术研究上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用,所以范旭东决定在它的基础上,成立一个名为“黄海”的化学工业研究社,其宗旨在于“于国内化学工业中心地之塘沽创设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仿欧美先进诸国之成规作有系统之研究,于本地则为工业学术之枢纽,并为国内树工业学术。”

1922年8月,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在塘沽正式成立,范旭东把开滦煤矿的总化学师孙学悟博士请来当社长;1932年,黄海社重定章程,扩大组织,延聘社外专家,成立董事会,永利每年还给予黄海社委托研究费四万元,“基础愈益巩固”。当时的黄海社借鉴了美国的梅隆研究所模式,办社基金靠私人募捐,其研究课题也是非营利性的,这是工业研究奖助基金制度在中国的开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