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院团改革 取得实质性突破( 五 )

与深圳文艺院团改革相辅相成的是,改革后大量的公益性文化服务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交由企业和社会团体运营管理。在此背景下,个体文艺从业者、文艺工作室、民间文艺社团、中小型民营文化企业、半官方性质文化社区、大型民营文化企业等深圳新文艺组织和群体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政府主流文艺的重要补充,极大地满足了市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繁荣了城市文艺市场。

以深圳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生活、工作高度集中的宝安区为例,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宝安区涌现了打铁文艺社、大道文艺社、福之涌文艺社等60多个新文艺组织,这些组织融合各种艺术门类,漫画、文学、文艺表演……内容丰富多彩。这些新文艺组织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全年在公园、工厂、社区和广场等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地开展活动,弥补了区域专业文艺院团的不足,极大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据了解,深圳正在加快推动规划建设“新十大文化设施”、提升改造“十大特色文化街区”、规划建设一批市级和区级重点文体设施项目。在加大对公共文体设施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创新投融资体制,拓宽投入经费渠道,努力探索实施政府与企业合作建设、引进社会资本PPP方式等多渠道文体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同时探索社会化专业化运营模式,通过委托或招投标等,吸引社会组织和企业等专业团队参与文体设施运营管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