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测评寻找自我靠谱吗?同学们还是信自己吧( 二 )

而且她说,结果出来后,指导老师只是课堂上大概讲了一下,没有解读结果。

这其实是很多高中同学遇到的普遍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 测验本身的问题。同学们的职业经验太少。这个测验最初是在美国的大工业时期给成年人做的,可能并不适合中国青少年群体。

第二,缺少专业解读。如果老师能够给出比较专业的测验解释,可以帮助同学们对自己的人生选择有所思考。但是大部分老师做不到。

后来我跟小若解释说,“虽然测验结果中显示你的最高分数是C、R、A,但是整体来看,各项分数差异并不大,说明你的选择其实很平均,并没有突出喜欢或者讨厌某个方面。再加上你的职业经历很少,所以对测验推荐的职业是无感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细节来思考自己的倾向性……”

“结合你曾提到的一些情况,非要挑一个相对喜欢的,那就是C类内容。非要挑一个最不喜欢的,那就是E类内容。你可以未来在C类的活动中挑选一两个亲身体验一下,确认自己的感觉。也可以看看对周围哪些职业有好奇心,多观察体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