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测评寻找自我靠谱吗?同学们还是信自己吧( 三 )

说到这里,小若连连点头,说这样我就理解了。我也觉得我并没有像测验上说的那样有明显的特征,需要多方面尝试才能确切知道。

所以,一个不准的测验,加上不专业的解读,是多么危险的事。一个不太懂的老师和一个不太懂的家长,有可能从这个测验结果断章取义,给一个刚好听话的孩子选定了职业方向。

测评用在成人群体中,是因为成年人的性格倾向等各个方面相对稳定,对自我和职业的理解力也够。高中学生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测评来寻找自我并不靠谱,结果往往只是起到了一个“标签化自我”的作用。

看上去挺科学的报告,其实只是用高大上的名词把人分类了而已。实际距离青少年真正的潜力还很远——而重要的是,人的兴趣是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化的。

让我们来看大学生小桦的兴趣是如何发生改变的。最初,他并不喜欢所学的遥感专业,还觉得自己特别适合做学生工作,但一段时间过后,他的想法变了。

第一次改变:

由于和自己理想的两个专业擦肩而过,大一时,我一直在思考要不要转到电子或者计算机学院去。但首先,我得先了解自己的专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