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漠桃花始盛开( 五 )

基地盖宿舍需要砖头,一块砖拉进沙漠需要两毛钱;要通车就得先修路,但这里只有沙子,土石全靠外面拉;花了1.2万元买了20多万株树苗,栽了十几天,半米深,不到半个月全躺着了……挫折接踵而来,张应龙在北京待不住了,毅然决定辞职回去治沙。

西北汉子的执拗劲上来了,谁也劝不住。不到一年,原先意气风发的张应龙很快就被沙漠折磨得狼狈不堪。为了治沙,他把自己原先攒下的几百万元花得精光,连基本生存都要靠亲友接济。

最困难的一次,是连续被困治沙基地48天。

有一年秋季的暴雨让基地变成了孤岛,在那段日子,张应龙没跟任何人说话,昼夜颠倒,只有两条狗和四匹马陪着。门不用关,狗就睡在床底下,裤子松紧带坏了,就用绳子勒着,也不洗脸,身上都起了皮……

“我最初很郁闷,很失望,但我要为我的承诺负责,我要坚持下来。”张应龙说,经历几番挫折后,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治沙,靠哥们义气是干不成的,要靠科学。

2004年,张应龙在和当地农民吃饭时,一位放羊老农说,沙地里有一种叫“老不死”的植物,怎么也死不了。随后,他就带着这个植物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请教,几番验证,才确定它的学名叫“长柄扁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