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里有哪些“小型破案现场”?( 六 )

从这样的一些角度,我们会发现借着“物质文化”这张无形的网络,《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的确保持了与《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一脉相承的联系。我们在博物馆中看到的每一件文物不再是历史的“附属品”,而真正成为历史的主角。正是因为这些物品的生产、流动,中国的文化(和人口)得以沿着相同的脉络“远销印度洋地区,乃至更远的非洲,甚至新大陆与欧洲”,而后者也能顺着这一路径进入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参与到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这些恰好就共同构成了本书的基调。

3、连接起那张物质文化之网当然,无论是第一种写作还是第二种写作,都隐藏了一项最大的挑战:越到晚近的时代越难写。早期的历史有着自然形成的筛选过程,历史长河已经通过大浪淘沙帮我们拣选了最有价值的文物,商周、秦汉时期留下的青铜重器、诸子典籍;魏晋、唐宋时期留下的书法绘画真迹,数量即便众多,其也有数,可以堪称经典的就这么许多。

大英博物馆里有哪些“小型破案现场”?

大英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唐摹本《女史箴图》要反映青铜时代的车马器、礼器、兵器种类是固定的。对于博物馆而言,最大的差别无非是,大英展出的是这一件铜马饰,其他博物馆选择的可能是一件车马器,或者一件骑马武士像。这考察的不是叙事能力,而是收藏的深度和广度。但是,对于更晚近的时代,情况就变得非常不同。晚近的时代留下更多未经时代筛选的艺术品,给陈列和主题带来了选择上的困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