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氢汽车”闹剧 折射当地“招商饥渴症”( 三 )

针对公众对“车载水解制氢”技术的质疑,采访人员采访了行业专家。

国家新型储能电池与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四川省电子学会新能源专委会主任委员吴孟强称,“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历程,可提高产氢速率、效率,但不能提供额外的能量。他认为,即使通过水解反应提供氢,但供氢效率是否足以成为汽车能源也需要验证。

该技术宣称能攻克现在公认的车载实时供氢技术难点,对此,国家新能源车技术创新中心燃料电池领域技术人员认为其中难点有三:一是要控制产氢速率和气量以匹配燃料电池端需求;二是对氢气的纯度和成分有相应的要求;三是压力指标是否符合燃料电池的要求,同时考虑反应热的问题;这些难点都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南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蒋璞表示,不论是研发还是试验,该车都只是样车,还需不断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改造提升,目前车可以开着跑,但还未具备批量生产的条件。

对于相关技术是否经过专家评审和论证,青年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庞青年表示“还没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