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陵阙(上)( 三 )
大约一百年前的一个初春,法国探险家色伽兰与同伴法占行进在四川渠县县城到城外土溪乡的古驿道上,调皮的中国儿童骑在路边残破的石兽上,对这些高鼻深目的外国人指指点点,路边黄色的建筑物下,坐着不少身着长衫的中国人。色伽兰翻身下马,走到建筑面前,他2月初从京师出发,经过2个多月的跋涉,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汉代遗物——汉阙。
此前,这位精通汉学的法国人曾在《金石录》与地方志中寻得汉阙的点滴资料,当2000多年前的汉代建筑出现在眼前时,色伽兰还是大为惊叹:沈府君阙的顶盖如同一座年久失修的屋檐,高挺的阙身上,一条张牙舞爪的青龙口衔玉璧下的绶带,直冲云霄,朱雀翩翩起舞,下面有一行古朴的隶书:“汉新丰令交趾都尉沈府君神道”。府君是汉代对郡相、太守的尊称,这位姓沈的府君曾在遥远的交趾郡(今越南北部)出任都尉,这是汉代郡县之中的最高军事长官。
1923年,色伽兰在法国出版《中国西部考古记》一书,将汉阙照片对外公布,引起了世界普遍的关注,没想到在古老的东方居然保存着两千多年前的建筑。
1939年,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陈明达等学者专程到四川考察汉阙,踏遍中国寻访古建的梁思成,终于在这里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地表建筑,在《中国雕塑史》中,他赞叹道:“在雕塑史上,直可称两汉为享堂碑阙时代,亦无不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