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钓鱼人到鱼卫士( 五 )

截至目前,反电鱼协作中心共协助地方执法部门破获电捕鱼案件2600多起,协助各地渔政部门开展执法工作1700余次,涉及电鱼设备5500多套、违法网具6800多付。

志愿者们不仅常年开展湿地巡护,同时还通过公众号、微博等自媒体平台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列中来。截至今年3月份,这个民间反电鱼网络已经覆盖了12个省,建立了53个志愿者工作站,拥有近1.5万名志愿者。

人人都是“江湖眼”

长期以来,非法电鱼屡禁不止,在各地都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这与执法取证难、违法成本低不无关系。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何通过移动终端和大数据等技术来助力长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2019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这天,反电鱼协作中心正式发布了一款APP,名叫“江湖眼”。为什么叫“江湖眼”呢?中国绿发会秘书长周晋峰表示,“江湖”既代表湿地生态系统,在中国传统语言里面又有民间的意思。他希望,人人都能成为“江湖之眼”,人人都可以为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