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能不能带手机入校园?“互联网+教育”如何培育个性化创新人才

学生能不能带手机入校园?“互联网+教育”如何培育个性化创新人才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王峰 北京报道

未来的学校应该特别重视个性化和差异化,为每个不同的学生选择适合个体的优质教育。

“现在社会上对是否应该允许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争论很多,我的看法与很多校长不同,我认为现代社会已经离不开手机,所以我们学校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而且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正确使用手机。”在5月28日第五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开幕式上,北京一零一中学教育集团总校校长陆云泉说。

他认为,未来的学校应该特别重视个性化和差异化,为每个不同的学生选择适合个体的优质教育,而教育均衡和卓越人才培养之间的一部分矛盾可以通过“智慧教育”解决。

5月28日,第五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开幕。作为2019中关村创新创业季精彩系列活动之一,本届“创新周”活动以挖掘“互联网+教育”新动力为主旨,汇聚3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领导、教育界专家学者、教育企业家及教育领域投资人,共同探讨教育领域“政策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构建优化科技与教育融合发展的生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