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美团扛周期:学阿里渠道下沉,深挖货币化率( 五 )

原创<br> 美团扛周期:学阿里渠道下沉,深挖货币化率

但迄今为止,美团仍未在新业务中找到突破点,甚至为此付出高昂学费,收购摩拜便带来的每季度商誉和设备摊销,极大影响了美团的盈利效率,其最为看好的用户押金也由最初的76亿元之多降为29亿元。

在外卖和到店及酒旅业务遭遇上行压力之后,美团亟需新业务提振增长,扛过周期性。

迄今为止,美团在用户端主打高频刚需产品,从打车,单车再到生鲜,闪购莫不如是,在商家端则以销售为主,其目的在于提高交易量,如供应链服务。

在现金流、外部环境等因素限制下,美团轰轰烈烈的打车业务已经转身平台模式,对单车的投入也大致告一段落,这也意味着美团以变“重”来进行创新业务孵化,内部要承担一定压力。

美团的创新要做好重与轻之间的平衡,即要充分释放原有产能,又不受大盘业务的制约,这是相当不易的。

2019年Q1,美团仍然有变“重”的迹象,如当期物业、设备和厂房较上季度净增13亿,加之14亿的折旧,通过购买或者投资行为获得此部分固定资产共27亿之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