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的瑞幸,傲娇的星巴克,谁能在数字化战场中“活下来”?( 四 )

也就是说 , 星巴克中国的数字业务 , 提升到了跟门店零售业务同等地位 。 要知道 , 对星巴克而言 , 在中国的3789家门店 , 一直是其核心业务与收入来源 。

不过 , 星巴克把数字化业务提到如此高度 , 即让人感到意外 , 却也在情理之中 。

意外是因为 , 星巴克中国在数字化方面的进展一直被认为有些“缓慢” , 或者说“傲娇” 。 上周 , 星巴克中国推出快取服务“啡快” , 而这项服务早在2015年就上线了北美市场 。

再往前一次的数字化尝试 , 还得追溯到去年9月 , 星巴克联手饿了么 , 推出“专星送”服务 。 这种迭代的频率 , 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领域 , 确实有些缓慢 。

与星巴克的“慢”相比 , 瑞幸的“快”就显得格外突出 。

瑞幸得以迅速扩张的法宝 , 正是它的数字化经营模式 , 一方面通过数字化运营降低上游供应端的成本 , 另一方面以外送快取的形式 , 减轻门店资产 , 迅速扩张 。 通过这样的打法 , 瑞幸仅仅花了19个月就在纳斯达克成功敲钟 , 更提出了要在今年成为行业第一的口号 , 瑞幸确实有它“自大”的资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