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小店不上海”——上海十招保护“特色小店”,留住城市记忆( 四 )

这是上海市思南路的阿娘面馆。阿娘面馆的前身是卢湾区泰和饮食店,1993年由一位宁波老婆婆开设,因宁波话中婆婆也被称作为“阿娘”,“阿娘面”便以此得名。原先的店面靠近思南路淮海路,阿娘去世后,辗转换了思南路36号,现在的店由阿娘的小辈经营。新华网 发

“无小店不上海”——上海十招保护“特色小店”,留住城市记忆

在上海古北的TI AMO婚纱订制小店,时尚与优雅并存,吸引了许多新人慕名而来。新华网 发

不能只有“巨无霸” 也要给小店留空间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的作者简·雅各布斯曾这样描绘她心目中的城市:“早上,杂货店的店主打开窗户……中午,裁缝打开窗给花草浇水,爱尔兰人在白马威士忌酒馆里晃荡……城市里到处是短的、七拐八扭的街道,人们能享受到拐弯的空间感乐趣。”特色小店是一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今年上海市两会前夕,一篇题为《抢救上海小店》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广泛流传,这篇文章提到威海路一家小店因房租上涨而关门歇业,引发社会各界对小店处境的忧虑和思考。成本高、竞争激烈、不合规范成为威胁小店生存的“三座大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