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万元“天价药”,靠什么点燃治疗SMA希望之火?

每经采访人员 刘晨光 每经编辑 徐斐

肌肉萎缩,婴幼儿发病多,致亡致残率高……这是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以下简称为SMA)的几个关键词。但SMA的“可怕”不止于此,其被称为导致婴幼儿死亡的头号遗传性疾病,而且治疗费用高昂。

近日,一个基因治疗药物上市的消息,令SMA患者群体十分振奋——首个治疗2岁以下SMA患儿的基因治疗药物问世,意味着SMA患儿又多了一种治疗方案。尽管210万美元的“天价”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但这种崭新的基因疗法,还是点燃了人类战胜SMA病症的希望之火。

不被人熟知的SMA

说起冰桶挑战赛,很多人都能想起“渐冻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又称ALS)这个说法。但提起它的“兄弟病”——SMA,不少人都一头雾水。

实际上,SMA也是一种运动神经元性疾病,不过媒体报道并不多。患SMA后,控制肌肉活动的运动神经细胞无法正常工作,患者会逐渐丧失各种运动功能,甚至无法呼吸和吞咽。

2018年5月,SMA被列入国家卫健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但北京美儿脊髓性肌萎缩症关爱中心执行主任邢焕萍告诉采访人员,SMA虽然在概念上属于罕见病范畴,但实际上并不罕见,平均每50人中就有一名致病基因携带者。若夫妻双方均为携带者,有1/4的几率生下SMA患儿。在新生儿中的患病率为1/10000~1/6000,中国约有SMA患儿3万~5万人,每年约新增1500~2500例。

推荐阅读